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78 lines (40 loc) · 7.99 KB

A08.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78 lines (40 loc) · 7.99 KB

#08. 我们必须持续地主动升级我们自己

###(一)

如果你买回来一台计算机,打开包装箱才发现厂商并没有提供详尽的说明书,你是不是会多少有点崩溃呢?进而如果你发现那厂商竟然并不负责定期升级操作系统,你是不是会感觉快要疯掉了呢?

想想看罢,我们自己其实就是这样的计算机,“厂商”(我们的父母)并没有为我们提供详尽的说明书,也并不负责定期升级我们的操作系统 —— 即便他们并非故意……

这多少是个令人心惊肉跳的类比。

经过多年的观察,我发现每个人的大脑里其实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真的跟计算机一样!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输入输出体系(IO 系统),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运行处理机制。

人和人之间很不一样,就好像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也很不一样。有些人的中央处理器(头脑)更强大一些,有些人的内存容量(记忆力)更大一些,有些人的硬盘空间(笔记与藏书)更大一些,有些人的显示器(外表)更漂亮一点,有些人的打印机(写作能力)相对比较高效,有些人配置了网卡(沟通能力)所以可以连网,有些人则不连网,有些人的带宽(沟通有效性)很足,有些人的带宽很小,有点人在互联网上(开放),有的人在局域网里(封闭)……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操作系统。**每个操作系统都或多或少有它自己的局限,就算它有优势,也不能彻底消灭 bug(生活中的麻烦,不小心出现的错误等等)。计算机的世界里,操作系统是一点一点演进的,bug 要不断消灭才行,旧的 bug 被消灭了,总有新的 bug 出现,遇到一个就要想办法处理一个,当然也有些方法论,就是有些 bug 可以先忍着,然后找个机会一并消灭掉,还有就是一些 bug 在升级操作系统的时候因为整个机制变了,所以那些 bug 就自动消失了…… 可无论如何,都是要想办法处理那些 bug 的,不是吗?

我们今天用的每台计算机都是完整的,每时每刻拿在手上的“智能手机”都一样是完整的。它们都有完整的组件,处理器、输入输出设备、内存、硬盘、联网设备……

你再看看人,很多人的处理器是落伍的,输入输出设备是常常残缺不全,内存小到没法用的地步,硬盘甚至根本就没有…… 至于连网设备么,真的很差,甚至真的还不如没有,因为即便连着网也因为缺乏通讯协议而完全无法正常使用!

最关键的、也比较搞笑的居然是:

绝大多数人的操作系统竟然从不更新!

从不!

大多数人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其实是两千年前的,比如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坚信“眼见为实”这个古老的原则,不懂“间接证据”的使用及其判定方法…… 再比如很多人高中毕业后从未有效升级过操作系统,所以不知道“双盲测试”、“样本有效性”等重要概念,也不知道这些概念的不可或缺性,于是把“我的病就是中医治好的!”当作“不可辩驳的论据”…… 又比如,到今天也有很多博士硕士认为自己和老婆生出来的不是儿子的话这事儿得怪女人有问题……

粗糙、原始的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它越差就越自洽,漏洞百出却又能持续运转,最关键的是:它没有任何自动升级的机制。

想想看吧,比起 Windows 不断打补丁,比起 Mac OS 每年一次重要大升级,比起 Ubuntu 每半年一次稳定升级,大多数人呢,是不是非常非常落后?想想是不是非常非常无奈?

看来,我们必须、也只能自主且持续地更新自己的操作系统…… 否则我们与那些已经报废的计算机有什么区别?甚至还不如它们呢!因为它们起码自己并不会有因为报废而难过的意识……

###(二)

更多的情况下,人们习惯于把计算机上的 CPU (中央处理器)类比为人身上的大脑。我却常常反过来,把自己的大脑类比为计算机上的 CPU。

CPU ≈ 大脑 vs. 大脑 ≈ CPU

在第一个类比中,假定的是,人们对“大脑”这个概念很熟悉,“CPU” 需要被说明:

CPU ≈ 大脑

在第二个类比中,假定的是,人们对“CPU” 这个概念很熟悉,“大脑”需要被说明:

大脑 ≈ CPU

所以,当我倾向于使用第二个类比的时候,我的“大脑”才是我要研究、说明的对象。这是本质上的差别。

我们的大脑就好比是计算机上的 CPU —— 这其实是个特别有效却又诡异的类比。

有效在于我们从计算机上可以学到很多很多优秀的概念与方法论;诡异在于这个东西竟然是我们自己发明的。当然,深入审视的话,计算机是由我们人类中的极少数极少数人 —— 比例上来看可能连千万分之一都不到 —— 发明并持续研究完善出来的东西。换言之:

我们从计算机上可以学到的,其实是极少数极少数聪明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后面我们会看到很多精彩的例子。

###(三)

然而,人毕竟不是计算机。现在的计算机还不能像联网升级操作系统一样升级自己的硬件 —— 人相对来看就有优势了:

我们甚至可以主动升级我们自己的硬件……

事实上,我们的身体不仅是可以升级的,而且升级空间实际上也是非常惊人的 —— 虽然可能有个上限。

很小的时候,父亲给我买了一把吉他。学会轮指的那段时间里真的是很惊讶,原来手指可以从那么笨拙变得如此灵活。还有一次跟一个乒乓球高手朋友聊天,我说,球那么小,我看你们打球的时候,常常就根本看不到球的。他说,其实都一样,最初的时候经常根本看不到球,但打一阵就可以看到的了,甚至像是在看慢镜头,还有就是过段时间之后,好像不用看球也可以的,再过一段时间,挥拍都是不用想的……

按照我现在的理解,那就是弹吉他的过程中,我身体上的一部分“硬件”(手指)升级了,打乒乓球的过程中,我朋友的“硬件”(眼睛和手臂)也升级了……事实上,所有的体育运动本质上都是在升级“硬件”。熟练使用工具,也是“升级”硬件的一种方法。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是,很多人学会开车一段时间之后,就会体验到方向盘好像已经是自己身上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样,可以像使用手脚一样使用方向盘,“随心所欲”。

差不多在 30 岁前后,我把我的身体全面升级了一回:我开始去健身房,从一个曾经瘦弱,后来虚胖的人,一年之内变成了一个壮硕的人。其实代价很少,无非是四千多元人民币的健身房年费,每个月两千元人民币左右的教练费而已。

器械练习也好,有氧运动也罢,整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其实是安全[^1]。一旦哪儿受伤了,少则一两个月别练了,重则直接废掉。我就认识好几个胖子为了减肥而跑步,因为想当然地锻炼,最终膝关节受损,乃至于再通过跑步锻炼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一个好的教练很重要,虽然交了钱之后,总感觉其实也就跟他聊聊天,在你练的时候,他更多只不过是在旁边站着…… 可实际上,那看起来不经意的提醒,以及在每一组你力竭之前他的一声爆喝,都是作用与价值远远超出那两百块的。

你看,人就是这样,不仅操作系统可以升级,连硬件都可以升级…… 有什么理由不升级呢?!我猜,很多人长期不升级自己的“硬件”的根本原因只不过是“没想到”罢了。


[^1]: 安全,根本上来看只不过是“意识”问题,却又因为太过简单而总被忽视。后面会有个专门的文章说说“安全”这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