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98 lines (60 loc) · 9.8 KB

note5.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98 lines (60 loc) · 9.8 KB

理论落地,开出绚丽之花 | 通识部落

原创 2017-02-07 蓝玲 开智部落

img

— Note161219001 —

十三维按:理论如果仅仅是理论,思维如果仅仅是思维,那就是自己和自己玩的游戏,不会产生任何实际意义。但是决策理论的发展终归有一些特别,它从天上俯视地上众生良久,然后竟然慢慢如天花一般开始下凡,神奇般地在大地上结出了自然的果实。有趣的是,我们从知晓理论到开展行动也是如此。在开智通识部落的蓝玲同学,就亲眼目睹了这个过程,让我们接下来看一看她的所见所闻吧。以下全文约 6400 字,阅读时间约 9 分钟。

img

作者介绍

小镇女青年,曾走出,又回来,到了尴尬的而立之年。按照正常的人生时间表,这个阶段应该是家已成,业初立,而自己,一无所成,于是,停在这里,想着怎么挽救后面的人生免于水深火热,免于行尸走肉般的活法。看到有小伙伴用「设计精巧」来形容开智部落 ,觉得真的好贴切。个人认为,这种精巧在于它的兼容性,既可容纳高阶学习者,也可容纳低阶学习者。高阶学习者输出分享,低阶学习者适应模仿,各自独立又交互,形成了独特的「开智学习范」。作为部落中一个低阶学习,在这里寻找到新鲜的学习的感觉并有所得,是一件很畅快的事情,所以,以字记录,不求华美,只希望文字足够真诚。

正文

斯坦诺维奇在《超越智商》中提出人类心智的「三重心智模型」,如下:

  1. 自主心智:受到进化与内隐学习影响;
  2. 算法心智:就是传统意义上智商测验考察的能力;
  3. 反省心智:主要指对人类心智过程进行监控,帮助执行决策与判断。

同时,也给我们介绍了完整的思维谬误分类:

  1. 斯波克先生问题:问题表现是自主系统功能紊乱,导致此类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主心智(比如情绪管理模块)的输入信息不足(或是输入不正确);
  2. 认知吝啬鬼:问题表现是默认使用自主心智、带有焦点偏差的连续性连接加工以及压制失败。这是由进化造成,在自然条件下,做一个认知吝啬鬼是是默认的人类认识方式;
  3. 心智程序问题:表现是心理程序缺陷和污化的心智程序。主要受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的影响。

对于如何避免非理性,提高人类理性,斯坦诺维奇从提高算法心智与反省心智,避免自主心智影响层面,给出我们习得理性提高理商的方法。我的理解是,斯坦诺维奇注重于扬长避短——扬算法心智与反省心智之长,避自主心智之短。那么在吉仁泽的《适应性思维》与克莱因的《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中,则是注重于从短中挖掘出长,化劣势为优势,用个不怎么恰当的比喻,是有化腐朽为神奇之用

在《适应性思维》中,吉仁泽提出「概率论心理模型」,概率论心理模型是一种利用有限知识作出快速推断的归纳策略,是对现实世界的未知特征作出明智推测,依据的是不确定性指标。它用简单可行的心理推断机制取代经典理性的规则。这种简单可行的心理学推断机制是头脑在有限时间和知识条件下能够完成的,而且可能产生于进化过程。以此为基础,提出**「采纳最佳启发式」、「采纳最近启发式」及「最少启发式」三种快速节俭的启发式**,证明了能够在现实世界中获得成功的认知策略无需满足理性推断的经典标准。

img

对于现实环境中好的推断而言,经典标准也许是充分的,但并不是必要的。快速节俭启发式原则利用最低限度的时间、知识和运算能力作出现实环境中的适应性选择,这一优势适用于人类大多数的推理与决策的制定。譬如,在记者招待会上,迅速回答提问是一个人胜任力的表现;商务会谈中常常需要迅速作出决定;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常常也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利用仅有的线索作出决策。

题外话,快速节俭启发式原则与西蒙的满意性原则——指当人们对随后可能出现得目标知之不多的情况下,从相继遇到的一系列候选目标中做出选择的一种方式,构成有限理性两种相互交叉重叠但又互不相同的类别。在《如何作出正确决策》中,克莱因提出「RPD决策模型」,也称识别自动决策模型。识别启动模型认为,经验丰富的决策者:

  • 重点针对情境进行评断,并判断先前是否处理过类似情形;
  • 快速评估行动方案是否可行的办法,是在脑海中模拟其实施情况;
  • 决策者通常会选择最先映入脑海的可行方案;
  • 鉴于最先映入脑海的方案通常可行,因此决策者不必再去费力构思出诸多方案;
  • 决策者每次仅会构思并评价一种方案,而不会将其与其他方案进行优缺点的比较。
  • 快速节俭式启发式原则与RPD模型都拟合以下决策条件:
  • 需要快速决定;
  • 需要在现实环境中做出准确的推断;
  • 运用简单可行的心理推断机制。

img

它们都对经典的理性规则提出了挑战。不同的是,快速节俭启发式原则倾向于对环境的适应,其基于有限理性理论,而RPD模型倾向于对情境的模拟,其基于自然决策理论

在《如何作出正确决策》中,克莱因还提了直觉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什么是「直觉」?所谓直觉,就是决策者依照自身经验,将「反应出当前情境动态变化的关键模式」识别出来。它属于一种偶然性较大的力量之源,基本特征是:识别出某事,却并不清楚自身进行识别的方式。决策者对直觉的运用,是依据自身经验,形成对事态发展情况的预期,因此能够在情况生变之初就有所意识,RPD模型的简单版本,就相当于是一个直觉模型。自主心智是受到进化与内隐知识的影响,进化的影响,使我们成为认知吝啬鬼,那么,内隐知识的影响,可不可以使我们化劣势为优势的利器?是的话,该怎么做?

对直觉的实际应用,克莱因提供了两种培训方法:一是拓宽经验根基,具体而言,可以安排受训者去处理更加棘手的案例;二是开设培训项目,提供练习和实际决策情境,以便受训者有机会去迅速掌握多种情境。归根结底,是进行**「刻意练习」**,通过大周期的刻意练习,将知识、技能内化为本能。

埃里克森与普尔在《刻意练习》一书中,告诉了我们在工作中和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如下:

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王牌训练。

a、辨认某个领域或行业中的杰出人物,然后训练其他那些表现不太出色的人,并且尽可能使后者也达到前者的水平。这样就有可能提升整个组织或整个专业的整体绩效水平。 b、明白知识与技能的区别,在专业的或商业的背景中涉及提高绩效和表现时,正确的提问姿势是:「我们怎样改进相关的技能」,而不是「我们怎样传授相关的知识」。

让练习变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a、我们需要辨认并拒绝三种错误思想:一是认为某人的能力通常受到基因特征的限制;二是如果你用足够长时间去做某件事情,一定会更擅长;三是要想提高,只需要努力。事实是,任何人都可以进步,但需要正确的方法。 b、边干边学。它能使人们熟悉练习的习惯,并思考如何练习。

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找位好导师。

导师的重要性在于,他们知道学习某些事情的最佳次序,理解并示范正确的方式来展示各种技能,可以提供有效反馈,并且能设计一些专门用来克服特定缺陷的练习活动,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更迅速地取得进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导师不是我们想找,想找就能找。没有导师,怎么办?

a、自己设计练习方法。 b、用「三个F」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即: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及纠正(fix it),将技能分解成一些组成部分反复练习,有效分析、确定不足之处,然后想尽办法解决他们。 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

制定明确目标,把练习课程的时间缩得更短,是更加迅速地提升新的技能水平的最佳方式。跨越停滞阶段: a、以新的方式挑战自己。 b、攻克特定的弱点。

保持动机。 a、新年决心效应。 b、要么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要么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 c、精心设置目标。

理论,如果只是静止在书本上,那也仅仅是知识,只有应用于实际,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就像种子,只有埋进泥土里,生根、发芽、成长,才能真正唤醒它的生命,焕发它的光华

(编辑:十三维 2017-122)

- The End -

↓↓↓戳原文,预约第三季开智部落!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