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文与西文的混合排版,本指南着重讨论以下三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 中西文不同字体之间相对字号大小(relative font size)的调整;
- 字重(weight)的搭配;
- 中文汉字与西文字母、数字之间空白间距的设定。
本指南不涉及「哪种西文字体与中文字体搭配起来比较好看」这类「审美」的问题,而是侧重讨论上述三个「技术性」问题。
对于在这里讨论出来的排版思路,我们以「XeLaTeX 排版系统」为例,提供具体的实现方法。
字号:思源宋体 Heavy 42 bp,TeX Gyre Termes Bold 46.41 bp。
行距:56 bp / 行间距:14 bp。*
*在 TeX 中,1 bp = 1⁄72 in ≈ 0.35278 mm——即 Adobe 软件与 Microsoft Office 中的「1 磅」, 而 1 pt = 100⁄7227 in ≈ 0.35146 mm。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段话:
字号:思源宋体 Regular 16 bp,STIX Regular 16 bp。不难看出,当我们读到「typography」、「τύπος」这些西文单词时,会有一种「西文矮了一截、就像掉下去了」的感觉。为了解决这个「搭配不协调」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西文字母的形状出发,探讨解决方法。
因为西文的大写字母「等高」与汉字相似,所以我们可以将大写字母的中线与汉字的中线对齐,以此作为指导。
上图:通过「上调西文的基线」来对齐大写字母与汉字的中线;下图:通过「放大西文的字号」来对齐大写字母与汉字的中线。
事实上,由奥村晴彦开发的 jsclasses 文档类就搭配了
13 Q(3.25 mm)的日文与
10 pt(3.5146 mm)的西文,这意味着西文字号大约是日文字号的
1.08 倍。在直排时,jsclasses 会使用 pLaTeX2e
提供的 \adjustbaseline
机制,对齐大写字母「M」与汉字的中线。
当然了,排版里讲究的是「视觉对齐」而非「数学严格对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