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95 lines (47 loc) · 20.3 KB

《爱国者》后谈北美独立战争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史.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95 lines (47 loc) · 20.3 KB

《爱国者》后谈北美独立战争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史

标签: 北美独立战争 殖民地 海运法 英王 爱国者 独立运动 暴君 五月花 十三州

目录: 人权价值观现代国际社会和军事

时间: 2008-03-22 14:06:31

这两天,看碟的时间比看炒股实盘的时间为多。一部早就看过的内地禁演的美国大片《爱国者》,反复看了三次,一是学英语原文对话,二是这部电演的确是一部好片。该片背景和人物都实有其事,主人公BenjeminMartin上校的原形是在战争中失踪的FransisMarlen上校,失踪了两百年,估计肯定是死了。片中除了过分宣扬美国民兵的无敌战斗精神(实话实说,比起中国三元里的平英团,或者同时代上海小刀会、天地教这样的战斗水平,还算得上是现代化专家级的),以及渲染英国的残暴(也不完全是假的,康华里集体屠杀CharlesTon的5000美军战俘,是英军自已的战场记载),其他,基本真实。对于美国独立战争,今天我们从历史教材、历史教材片中得到的“定论”,可以说是不尽不实。北美十三州新英格兰,当然是英国殖民地(colony)。但事实上,在西方,这个词的准确含义是“移民地”,殖民者colonist真实含义是移民者。

今天看过历史教科书,还没有形成自已的人格思想的中国学生,“殖民者”是教科书教导的极负面的形象。他们会联想到欧洲殖民者对印第安全的屠杀,对非洲人的奴役赎运,对亚洲殖民地居民的压榨。当在,也包括保留统一全国的清政府,以便长期地为欧美列强在向中国收税服务,事实上是列强向中国人收税的包税人。这就是传说中的“肢解中国实为下策,保留统一的中国政府符合列强在东方的最大利益”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有些中国教科书,意淫为“中国人的反抗令列强觉得中国不可悔”。殖民者colonist,即移民者,远不是一个负面的词,实际上,它包含着我们华夏民族所最缺乏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因子。没有这种精神因子,中国永远只能是一个弱国,将会被殖民,被奴役的对象。其实,殖民者colonist,即移民者,在20世纪以来的中国,所表达的也是这样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正是这样一些100年前“闯关东”,50年前“闯西北,闯三线”,80年代以来“闯深圳,闯广东,闯浦东”的精神。可以说,否定了殖民者的奋斗精神,也就否定了中国的末来。这是我们过分怜悯在文明冲突中的失败者,亚非美洲土著时,所应该区别惜别的。你想成为强者吗?那就分析强者的成功,将来做得比他们更好,更仁慈;你想你和你的子孙成为弱者任人宰割奴役吗?那就同情历史的失败者,与他们为伍吧!

可以说,英国征服印度,是把印度当成了colony,却不是为了移民,是为了让他们低估卢比(东印度公司)向英帝国低价出口原料和基础工业品;也就是今天中国一些利益集团自愿地挟持整个国家,为美国、日本所做的事;英国殖民南非,是为了阿扎尼亚的黄金、钻石;殖民澳洲,是为了把“肮脏的贫民”赶到澳洲,为英国生产廉价的农产品、蓄产品。但对于北美13州,那是真正的殖民地,是当成真正的“新的英格兰”去建立的,并且,在殖民地初建时,提供了大量的优惠的财政、物质、市场的支持。显然,colony这样一个词,并不足以代表如此广泛的意思。事实上,被中国教育误导,是把conqueror(征服者),reiver(掠夺者)的意义,套用到了colonist(殖民者,移民者)上了。西班牙对拉美,是conqueror,reiver,不是殖民者colonist;英国对印度,英法荷西征服东南亚,是conueror,reiver;欧美瓜分中国,是reiver,不是colonist;欧洲列强在柏林会议瓜分非洲,是conqueror,reiver,也不是colonist;沙皇俄国要把中国变成黄俄罗斯,是conqueror;旧蒙古帝国征服宋代中国、西亚,是conqueror;蒙古、俄国和中国各朝代,都是把自已的本国领土、居民当成了殖民地一样掠夺。而英国之于北美十三州,是colonist,是真正意义上的殖民地,它相当于腓尼基人殖民(移民)迦太基,科林斯人移民叙拉古(Syracus)。同样,colonist(殖民者),conqueror(征服者),reiver(掠夺者),和autochthon(土著,原住民),这几者的概念,在中国历史书简单解释北美独立战争时,严重混淆错用,难以洞释历史发生在那一个时期的真实。

有一首烩炙人口的歌曲《红河谷》,可以很真实地反映出这些殖民者(移民者)的精神面貌;后来译成中文后成了情歌,变得不伦不类:

野牛群离草原,无踪无影;(包括只能吃野牛的印第安人和剑齿虎)

它知道有人类要来临;

大陆等人们将它开垦;用双手带给它新生命;

草原上将盖满金色麦穗,大城市过不久就会建立;

欢迎你各民族姐妹兄弟(包括不情愿的黑奴,华工,和很自愿的中国大小海泡留学生),

一起来开拓这遍新天地;

移民者的生存也是恶劣的,恶劣的生活条件带来了艰苦、死亡;唯一鼓舞人的,就是希望!马可尼的《新世界交响乐》可以说充满希望,也充满了伤痛,非常有代表性:“3-55,3-21,2-35-32,3-55,3-21,2-32-11;6-11(高八度),7-56……”,我说的是简谱,有兴趣的朋友在琴上弹一弹,就可以感受到作者这种“希望+伤痛”的情感。对于殖民者和原住民之间发生的悲剧,这是文明的冲突,道德只是文明的上层建筑;以道德层面去谴责基础文明已经发生严重冲突时的行为、事件,那是毫无意义的。这就是中国历史教科书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谈而不深,深则离题的原国。

澄清这个概念,是要明白当时北美独立战争中,持独立立场的一方,实际上是一些什么人?他们,是英帝国驱使移民美洲的许多民族的集合体。在他们中间,有以赐赠贵族作为领地的英国贵族,他们在美洲成为农场主,象华盛顿本人;有被强行押运到美洲服刑的“罪犯”,就象被秦始皇押到岭南“殖民”的“罪犯”,其实,绝大部分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走鬼小贩”;也有被强行抓丁的爱尔兰失去土地的农民,爱尔兰当时是英国殖民地conqueror,爱尔兰人的地位,相当于北美印第安人;以及被强行征役的德国人,英国王室,当时是四分一德国的领主(黑森和汉诺威选帝侯);还有数量不算多的,乘大大小小的“五月花号”自愿到美洲求生的自由民。这些殖民者,在印第安人世代抓野牛的原野上种田养蓄,与“大自然的一部分”的印第安部落,当然就与欧洲移民团体形成了激烈的“文明的冲突”,不可调和的冲突。如果欧洲移民不能接受印第安人一样脱光衣服追杀野牛的生存方式,就只有印第安人放下弓箭和欧洲人一样种地了。冲突的结果,必然是其中一方的被彻底消灭,在印第安人难以抵御的欧洲军事优势面前,和印第安人无法抵御的旧大陆天花病毒的攻击下(冰河期后十万年的隔离,令到人数基数较小的美洲土著面监临更大的感染风险),印第安整个种族从新大陆消失了;以致于,缺乏劳动力的美洲种植园,需要更大的成本从远达非洲“进口”很不情愿的“新移民”,黑奴!在这场文明冲突,其中一个文明被消灭的过程中,真正的得益者是英帝国,遭受损失的是被驱使的colonist(移民者),承受灭绝灾难的是autochthons(土著)。这样的结果,倒也令北美的美国与加拿大,与南非、印度等前英殖民地截然不同,而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成为纯粹的盎格鲁撒克森国家。所以,美国独立战争,更接近是一个脱离原宗主国军事威力范围的自治地区,与中央政权之间为经济利益分配的争夺爆发的一场内战。

无可否认的是,英帝国对于建立北美殖民地作为新格兰,是尽心尽力的。北美新贵族种植园主生活水平虽然比不上伦敦的世袭贵族,是乡巴佬(rubstic);但北美移民总体生活水平,却比英国本土居民生活水平要高,税收水平要低。同样无可否认的是,长期与法国在欧洲和世界进行殖民争霸战争(七年战争),在令法国走向崩溃的同时,英国本身的财政负担也近于崩溃。相对富裕而低税的“新英格兰”,自然象股市里有人赚钱一样让财政部的人眼红,白天黑夜地想着加“新的税收”。只不过,美洲移民者是200年殖民战争打出来的,可以说全民皆兵;不象中国股民是压出来的,全民皆熊。对于“加税”的宏观调控政策,乡巴佬们(Yankees,rubstics)提出必须和伦敦旧贵族平起平坐的决策参政权,“novotes notax”(不让我们投票就不交税),以保证殖民地本身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地区自已的利益政策,地区自已要有参政议政权的“诸侯理论”,与“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宏观调控”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证明,非战争不能解决。这就是北美独立战争。

同样无可否认的是,英国作为宗主国(祖国),如果解除“消除地区贫困差异”的宏观调控政策的话,北美新英格兰移民地,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利益空间。它包括:

1)《海运法》,它规定美洲殖民地的产品只能卖给英国本土的“进出口公司”,运到不列颠后,再由“进出口公司”转卖到世界各地;进口产品亦然。显然,这是英国在利用宗主国的优势地位,获得最大的国际贸易利润,而让殖民地中是享受“低价带来的竞争优势”;同时,保持帝国统一关税,殖民地当然不能自设关税,所以英国本土进出口公司可以把印度产的低成本的茶卖到美洲,赚除高额“进出口利润”。乖乖,这不就是中国国营外贸进出口公司的角色吗?14亿中国人都没有意见,它300万新移民者就这么不爱国呀!??何况殖民地居民生活水平高于英国本土贫民,就从平衡地区贫富差异来说,也应该支持中央宏观调控呀!不过呢,英帝国也不是吃素的,为了这个《海运法》,曾经和当时超级大国荷兰打了三场战争,“如果不和英国统一成一个国家,就无条件接受《海运法》”。这个新英格兰,可比旧荷兰份量轻得多了,英国当然不会把大大小小的华盛顿放在眼里。站在北美殖民者角度看,(现在他们自已成了原住民authchthons了),自已的产品卖了要加税,人家的产品卖进来不用加税;当然火气上冲。这个价差之大,远涉到新法兰西(密西西比)走私生活必需品,比今天中国走私柴油还要暴利。

2)英帝国在殖民地为了培养的“社会主义萌芽”,规定殖民地有些行业不能发展,以免造成重复建设;有些行业可以重点发展,象当时的高技术产业,造船用的帆杆,还有基础产业,农业;就是十三移民州的优势发展行业;

3)英帝国规定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是国有资产,为免国有资产流失,禁止移民者对该处开垦;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压制从新法兰西向新西格兰的新的走私通道。

英式“半夜鸡叫”(印花税),只不过是美国独立战争的一条导火索;引爆的是早已装满了火药的“和谐社会”。华盛顿等人的“no votesnotax”(没有投票权不交税),不妨想象假如英帝国如其愿让他们到伦敦国会参政,难道,真是让他们投几票,他们就会放弃“独立”了吗?显然,希望用整个英国的投票多数压倒北美经济利益要求,并不能避免北美独立战争。可以想象,华盛顿所要求的,是北美利益代表,即今天代表各州利益的参议员(senator,每州两个);在伦敦要求英帝国承认北美作为独立利益体的身份,才能成为英帝国的一部分。这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即英国的社会思想基础,并没有冲突。正如“一个不受自已,不爱自已家庭的人,不会真正爱国”,那么“一个地区的人民,如果不爱本乡本土,不维护他所生活工作的地区的利益,也不可能真正去维护一个国家的利益”,有私才有公,这是英美国家文明的最基本的思想依据。和中国传统的“无私先有国”的官方教导,显然有着根本性的冲突。“无私”最彻底的,可能就是中国特色的太监文化了。我们可以再预计,代表北美地区利益的华盛顿到了伦敦国会,将会提出以下的要求:

1)北美可以自已组织进出口业务,是英国本土的一部分;并享有同等待遇;

2)北美按竞争优势,可以自由发展产业;

3)在此基础上北美可以接受与英帝国统一的关税和税收水平;

可以想象,如果英国接受了这样的条件,今天称霸世界的,可能就是以英国为核心的英美同盟,而不是以美国为核心的美英同盟,虽说大同小异。

英国要求北美殖民地考虑“国有资产对北美经济历史上的投入和保值增殖”,北美要求“末来利益上的公平竞争,共同发展”。北美殖民者并不打算挑战强大的日不落帝国,他们反复向英王请愿,但是对于这些乡巴佬,乔治五世只是简单地say"NO!";其蔑视几乎可以赶上中国管理层对股民基民的“亏损自负”了。不但如此,还下令英军对北美民兵缴械,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这场战争催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建立各利益体求同存异为原则共同宪法上的共和国。经过这一次战争,英帝国吸取了教训,一方面给予剩下的殖民地所有北美十三州所要求的待遇,不但阻止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的同样的离心倾向;也阻止了美国对加拿大的兼并行动;另一方面,把夹在新兴美国与法国之间那一片“不可分割”原“国有资产”的英王直属产地,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的大片领土送给美国(今天威斯康星到亚拉巴马的多个中东部州);以此阻止美国与法国联盟。英帝国这个决策非常高明,法国企图通过军事支持十三州独立,既削弱英国,又可以伺机自肥侵吞。法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打败英军的光荣变成了华盛顿民兵的战功,干涸的财政加速了大革命的爆发。与英国的争斗,令法国“希望占有西阿巴拉契亚”变成送出“路易斯安娜的新法兰西”。因应英法两国争霸,作为中间人的美国以明智的外交立场,迅速成为一个拥有600万富庶土地的大国。许多人只是知道美国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却完全忽视了那是明智的内政外交政策的成果。相比之下,那位一万年才出一次的“战天斗地”的天才的宗教领袖,挟持着弱小中国,在冷战中同时与美苏两强争霸对抗,其国际战略眼光,与乡巴佬华盛顿差之远甚;独霸权力的欲望,更是领先一万年。孙武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下兵攻城”,伟大领袖选了下下之策,与两强“对守”。

这部大陆禁影的好莱坞大片《爱国者》,重点刻划的正是北美殖民者那种辛劳之间贪图一点安逸而不得,为保护自已的小利益抛弃国家民族大义争取个人和家乡利益,想和解,却不得不投入战争的处境。驱动他们成为英帝国的叛国者,同时成为美国奠基人的正义感,只是两个字:社会公平!为个人利益奋斗的自由!保有个人奋斗成功的权利!而在战争中,也远不是所有殖民者都希望放弃英帝国许诺的利益,与冒着生命财产的威胁追求所谓的公平,影片中的一个殖民者上尉,也就是以这样的认识投入英军,把自已的乡亲全部烧死。在独立战争中,支持英国统一北美的居民占了四分之一,大部分是新移民,他们既没有旧移民的实力积累,也没有旧移民对新大陆利益的关注和感情。而同样,这些旧移民对新的故乡是如此热爱,以致于另一个乡巴佬内森黑尔上尉走上英军绞刑架时,面对这一遍大陆深情地留下最后一句话:“Ionly regret that I can not die for this countrytwice”(只是遗憾,我不能为这个国家死两次),说这话的时侯,黑尔上尉法理上是英国公民,英国才是他的祖国。

英帝国在北美战争后采取的明智的对殖民地政策调整,带来了维多利亚女王所不停重复的那个词,“glorious”,光荣!光荣的十九世纪,属于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如果不是英帝国的政策的调整,早在拿破仑掌握法国前,英帝国就崩溃了,不会挨到二战后邱吉尔下台!大英帝国的光荣,来源于对一个政治真理的认识:人民没有义务爱国,国家有义务爱民;人民爱国,是因为国家愿意维护他的利益,至少,国家愿意就他的利益,和他们对话,商量;而不是用国家的名义简单剥夺奴役之。同时,英帝国的危机和美国的强盛,也表明,国家的统一,并不需要中央集权对地方自治自理,对地方利益、个人利益的压制。恰恰相反,只有走向分裂的国家才需要集权以维持统一,只有民主共商,求同存异,才是不同利益的地区走向长期统一、建立和揩国家的通路。

本文只是该电影的观后感,所谈所论,是向同好者解释电影的经济、政治、外交、军事历史背景有更深刻的了解。《PATRIOT》,直译为爱国者,英文原意是“热爱家乡、热爱家人(famlily)的骑士”。家人,在中世纪欧洲,也不仅是父母子女,原意是“同一个屋顶下的人”,包括了仆从,属民,从属的骑士;简言之,就是一起在战乱中躲在城堡里求生的人。这个词的来源,充分说明爱国者,首先是爱家者。

本文完成于台湾大选之前。

《一国之君》活喜剧由奥巴马主演

美国电影《爱国者》中的独立战争

维护国家利益,学习做真“小人”,别再做“伪君子“

为什么美国没有尝试征服全球

美国战无不胜的强大,纯属狗屎运

微软侵犯流氓言论自由?

国际资本欧美列强是嗜腐生物习性

痛恨西方列强帝国主义国家不人道的食腐本性

港台海外资本代言人会为大陆人利益操心吗

愿世界各国互相理解、和平、合作、共荣

疑险从无!恐惧可以杀人

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政治家的利益(茅于轼)

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政治家的利益(下)

前一篇:大建仓!全聚德?“啊朋友再见!again!”

后一篇:现存所有医改方案都将损害老百姓的利益,都将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