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wxlite-plus/mp-req

Folders and files

NameName
Last commit message
Last commit date

Latest commit

 

History

8 Commits
 
 
 
 
 
 
 
 
 
 

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

mp-req

mp-req是wx.request的高级封装,用于发起ajax请求。

wx.request是一个底层api,使用的不便之处在于:

  1. 返回结果比较底层,需要处理statusCode,而开发者往往更关注业务相关的data部分;
  2. 登录机制繁琐,设计上甚至有些反人类;
  3. 不具备良好的接口管理功能,可维护性差;

……

综上所述,wx.request需要一层高级的封装来简化操作,因此有了mp-req(以下简称req),req代理了wx.request,并在这基础上做了一些设计工作,以提供良好的维护性:

  • promisify:支持promise,替代callback的方式;
  • 简化respone:简化返回的数据信息,只保留业务数据;
  • method替代url:使用js api的书写方式来替代直接书写url的方式;
  • 接口缓存:支持便捷的接口前端缓存;
  • 自动登录:登录态过期自动重新登录,过程对开发者透明。

下载与安装

点击这里下载mp-req的源码,将解压后的文件夹拷贝到小程序项目中的utils目录下,之后我们在项目根目录下创建文件夹req,新建文件req/index.js,引用mp-req并初始化:

const req = require('../utils/mp-req/index.js');

req.init({
  // ...
});

module.exports = req;

如果你想要快速启动模板,对方表示没问题并向你扔了个quick-start

使用

我们先来简单演示一下用法,首先我们假定条件是这样的:

  1. 我们有一个获取用户数据的接口:https://api.jack-lo.com/mp-req/user/getInfo
  2. 调用方式为GET,参数为id

使用wx.request来调用是这样的:

Page({
  onLoad() {
    this.getUserInfo('123');
  },
  getUserInfo(id) {
    wx.request({
      url: `https://api.jack-lo.com/mp-req/user/getInfo?id=${id}`,
      success(res) {
        console.log(res);
      },
    });
  },
});

接下来我们使用req来调用。

首先,我们分析接口:

  1. 接口归类:获取用户信息应该属于user类;
  2. 方法定义:获取信息,即getInfo
  3. 入参:接受一个字符串的id

期望的效果大概是这样的:

Page({
  onLoad() {
    this.getUserInfo('123');
  },
  getUserInfo(id) {
    req.user.getInfo({
      id,
    })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catch((err) => {
        console.log(err);
      });
  },
});

OK,我们在项目根目录下新建一个req/api目录用来存放api的定义文件,然后新建user.js文件,并做如下定义:

// 定义类和方法
const user = {
  getInfo() {
    // your code
  },
};

接下来我们将以插件的方式实现一个install方法,这个方法负责将user这个类挂载到req上。

它接受两个参数reqrequest,req就是我们最终对外暴露的实例,而request则是对wx.request这一方法的封装:

// 实现一个安装函数install
function install(req, request) {
  req.user = {
    getInfo(data) {
      const url = 'https://api.jack-lo.com/mp-req/user/getInfo/user/getInfo';
      return request({
        url,
        method: 'GET',
        data,
      });
    },
  };
}

request接受两个参数,一个是options,这个与wx.request的入参一致,第二参数是keepLogin,是否保持登录状态,默认为true,意思是发送请求的时候携带登录状态,如果登录失效,会自动走登录流程,再重新发起一次请求;如果设置false则不需要登录状态,也就是接口调用不关心用户是否登录。

定义好install之后,我们将其暴露以供外部调用:

// 实现一个安装函数install
function install(req, request) {
  req.user = {
    getInfo(data) {
      const url = 'https://api.jack-lo.com/mp-req/user/getInfo/user/getInfo';
      return request({
        url,
        method: 'GET',
        data,
      });
    },
  };
}

module.exports = {
  install,
};

这样,我们就实现了一个接口的定义,接下来需要将这个插件安装到req上,新建文件req/index.js,使用req.use方法来接入插件:

const req = require('./utils/mp-req/index.js');
const userApi = require('./api/user.js');

req.use(userApi);

就这样,我们完成了接口的定义,接下来我们在页面中使用:

const { req } = require('../../req/index.js');

Page({
  onLoad() {
    this.getUserInfo('123');
  },
  getUserInfo(id) {
    req.user.getInfo({
      data: {
        id,
      },
      success(res) {
        console.log(res);
      },
    });
  },
});

以上,我们把一个url调用转换成了js api的调用,并且对接口进行的分类和抽象。

其实这里为了快速让大家认识req的使用,我们省略了req的初始化过程,所以上面的一波操作其实是不会work的。。。

这会儿我们再来了解一下req的初始化过程~

req.init接受以下参数:

  • apiUrl:api地址的前缀,例如:https://api.jack-lo.com/mp-req
  • code2sessionId:code(来自于wx.login)转化为sessionId的过程函数;
  • isSessionAvailable:sessionId是否有效(未过期)的判断函数。
  • sessionHeaderKey:默认通过header的方式将sessionId传给后端,此项可以配置sessionId的key值。

先来看code2sessionId,我们首先需要通过wx.login获取到code,再通过wx.request将code传给后端,最后拿到后端返回的sessionId:

function code2sessionId(code) {
  return new Promise((res, rej) => {
    wx.request({
      url: `https://api.jack-lo.com/mp-req/sys/login`,
      method: 'POST',
      data: {
        code,
      },
      success(r1) {
        if (r1.data && r1.data.code === 0) {
          res(r1.data.data.sessionId);
        } else {
          rej(r1);
        }
      },
      fail: rej,
    });
  });
}

注意,code2sessionId需要返回一个promise,并且最终resolve的是sessionId

再来看isSessionAvailable,假设当sessionId过期之后,后端都会返回code=3000,那么我们就需要统一处理这个状态,来让req重新发起一次登录过程,获取新的sessionId,再重新发送这次请求,所以isSessionAvailable的实现其实很简单:

function isSessionAvailable(res) {
  return res.code !== 3000;
}

整理一下,我们回到req/index.js

const req = require('./utils/mp-req/index.js');
const userApi = require('./api/user.js');

const apiUrl = 'https://api.jack-lo.com/mp-req';

req.init({
  apiUrl,
  code2sessionId(code) {
    return new Promise((res, rej) => {
      wx.request({
        url: `${apiUrl}/sys/login`,
        method: 'POST',
        data: {
          code,
        },
        success(r1) {
          if (r1.data && r1.data.code === 0) {
            res(r1.data.data.sessionId);
          } else {
            rej(r1);
          }
        },
        fail: rej,
      });
    });
  },
  isSessionAvailable(res) {
    return res.code !== 3000;
  },
});

req.use(userApi);

由于初始化的时候我们传了apiUrl,之后的api定义我们就可以统一使用apiUrl来拼装url了,我们修改一下原来的user.js

// 实现一个安装函数install
function install(req, request) {
  req.user = {
    getInfo(data) {
      const url = `${req.apiUrl}/user/getInfo/user/getInfo`;
      return request({
        url,
        method: 'GET',
        data,
      });
    },
  };
}

module.exports = {
  install,
};

以上,就是定义一个接口的全部过程,当然,只是在第一次定义一个类的时候过程麻烦些,后续有属于user类的接口,只需要在user.js文件中补充对应的方法就可以了。

promisify

涉及到ajax就避不开异步编程,谈到异步,怎么少得了promise,所以我们第一时间考虑将其promise化:

req.user.getInfo({
  id: '123',
})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catch((err) => {
    console.log(err);
  });

简化respone

为了更加通用,wx.request的返回值包含了完整的respone内容,但在大部分情况下,开发者关注的只有respone.data部分,于是我们做了一层过滤,req的请求返回结果就是respone.data,至于异常的statusCode(指的是除了(statusCode >= 200 && statusCode < 300) || statusCode === 304;以外的情况),我们将它归为了fail的范畴,也就是promise的catch通道。

我们还是以上面的示例代码来介绍,wx.request返回的res结构为:

{
  "data": {
    "name": "Jack",
    "age": 18,
    "gender": 1
  },
  "statusCode": 200,
  "header": {}
}

如果我们想要读取data的内容,首先要判断statusCode是否为“正常”的http状态码,也就是诸如200之类的,而如果是404,我们还得弹个窗报个错什么的:

// url方式
wx.request({
  url: 'https://api.jack-lo.com/mp-req/user/getInfo?id=123',
  success(res) {
    if (res.statusCode === 200) {
      // 读取res.data
    } else {
      // 处理异常
    }
  },
  fail(err) {
    // 处理异常
  },
});

一般来说,我们的res.data里面还有业务层面的错误信息,这样的话,除了处理wx.requestfail的错误,以及success里异常的statusCode错误,我们还要再处理业务逻辑的res.data.code(这里假设你的数据结构是{code: number, data: any, msg: string})错误。。。

真是丧心病狂。。。

req.user.getInfo返回的res则仅为:

{
  "code": 0,
  "data": {
    "name": "Jack",
    "age": 18,
    "gender": 1
  },
  "msg": "success"
}

只关注业务部分的json,而fail和“bad statusCode”则一概交给catch通道去处理:

// method方式
req.user.getInfo({
  id: '123',
})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if (res.code === 0) {
      // 请求成功
    } else {
      // 请求失败
    }
  })
  .catch((err) => {
    console.log(err);
  });

此时,err有可能是fail或者“bad statusCode”产生的,而这两种情况产生的err结构并不一样,如果你想弹窗显示错误信息,你可能需要对err进行识别和提炼,为此我们内置了两个方法req.err.pickerreq.err.show,前者用于提炼错误信息文本,请放心,req.err.picker囊括了常见的error,能够很好地结合框架工作,而后者更方便,直接就是将error提炼并弹窗显示:

req.user.getInfo({
  id: '123',
})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if (res.code === 0) {
      // 请求成功
    } else {
      // 请求失败
      req.err.show(res.msg);
    }
  })
  .catch((err) => {
    req.err.show(err); // 弹窗显示错误信息
    console.log(req.err.picker(res)); // 打印错误信息
  });

method替代url

直接使用wx.request必然要面临手写url的问题,一方面书写不方便,另一方面难以维护。想象一下,一旦需要更换某个使用频率较高的接口,你可能要把每个调用的地方都修改一遍,而且由于url的拼接方式可能各不相同,使用find&replace功能可能会有纰漏。

// url方式
wx.request({
  url: 'https://api.jack-lo.com/mp-req/user/getInfo?id=123',
});

// method方式
req.user.getInfo({
  id: '123',
});

我们将url转化为js api,这样的好处是方便调用和维护,同时,我们将接口做了一个归类,比如获取用户信息属于user类,将来user类也会继续添加其他一些接口,这样的接口更加的语义化,同时也起到命名空间的作用。

接口缓存

某些接口使用频率高但是变动又少,比如“获取当前用户的个人信息”、“获取省市区数据”,我们可以在前端通过缓存来提高性能,为此我们提供了如下几个api来控制接口缓存:

api 参数 返回值 示例 描述
req.cachify [string]req api [function]cachifyFn req.cachify('user.getMyInfo')() 调用接口并缓存数据
req.clearCache [string]req api, [string]id(optional) undefined req.clearCache('user.getMyInfo') 清除某个接口的缓存:接受两个参数,第一参数为req api名,第二参数为id(选填),也就是接口的唯一标识,这一般用在分页接口,默认可不填
req.clearAllCache [string]req api(optional) undefined req.clearAllCache('user.getMyInfo')() 清除所有缓存:接受一个参数req api(选填),当传值时,清除指定api的缓存,不传则清除所有api的缓存

我们假设你已经定义好了 “获取当前用户的个人信息”这一接口req.user.getMyInfo,我们要对这一接口进行调用后缓存,那么调用方式应该为:

req.cachify('user.getMyInfo')()
  .then((res) => {
    if (res.code === 0) {
      // res.data
    } else {
      req.err.show(res.msg);
    }
  })
  .catch((err) => {
    req.err.show(err);
  });

req.cachify接受的第一参数为一个req api名,并返回一个函数,这个函数入参同被定义的req api一致。

那么,什么时候清除缓存?当我对我的个人信息进行编辑并提交成功以后,我就需要清除缓存,以便获取最新的数据,假设已经定义好的“更新我的信息接口”为req.user.updateMyInfo

req.user.updateMyInfo()
  .then((res) => {
    if (res.code === 0) {
      req.clearCache('user.getMyInfo');
    } else {
      req.err.show(res.msg);
    }
  })
  .catch((err) => {
    req.err.show(err);
  });

注意:接口缓存是基于已定义接口的前提下,没有定义的接口是无法直接使用req.cachify调用的。

自动登录

按照官方文档,小程序的登录流程应该是这样的:

登录流程

简单来理解,小程序登录其实就是一个用code换取session_key的过程

当session_key过期了,我重新用新code换取新的session_key,再去发请求。

那么,session_key过期我们怎么知道?有些开发者可能会用wx.checkSession去定时检查,但是定多长的时间呢?不知道,因为微信不会把 session_key 的有效期告知开发者,而是根据用户使用小程序的行为对 session_key 进行续期,用户越频繁使用小程序,session_key 有效期越长,因此,定时刷新是个不好的实践,因为你把握不了时机,会造成资源浪费并且增加不确定性。

事实上,只有在需要跟微信(后端)接口打交道的时候,才需要有效的session_key,那么后端肯定知道什么时候过期了,因为微信后端会告诉我们,所以我们把过期的判断交给后端,只要后端被告知过期了,接口就返回一个固定的状态,比如code=3000,前端收到这一状态之后,便重新走一遍登录流程,获取到新的session_key,再重新发起请求。

大多数时候我们只停留在自己的业务里,并不需要跟微信打交道,我们可以约定自己的会话有效期,并且放宽一些,比如1天,只要是不需要跟微信打交道,这个时效性就会宽松的多,性能也会得到提高。

req的自动登录就是这么实现的,约定好登录过期状态(默认是res.code === 3000,请根据实际情况自行修改),req会自动调用wx.login重新获取js code,再用js code去调用登录接口换取新的sessionId,最后再发起一遍上次的请求(通过header携带sessionId)。

这让开发者可以更加专注在业务开发上,而不必关心登录过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