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军事
历史
作战潜力
德军
蒋介石
美国
日本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朝鲜战争
目录: 人权价值观现代国际社会和军事
时间: 2009-12-05 22:42:35
战争中最困难是要素难以预知
战争中最困难的一点,就是在战前对敌我双方作战效能和作战潜力的估算。不要说对敌方的估计很困难,就算是自已对自已的作战要素的评估,也常常是错漏百出。军事演习最重要的作用,并不是训练士兵适应战场作战环境,实际上是做实验,核证各项战略战术要素的合理配合,和各单元的有效的运作程度。对自已可以掌握全部资料的评估都如此困难,那么依靠间谍的情报片断,要掌握对手的情况,就更是瞎人摸象。
大体上,在战争开始以前,在没有经过双方几次交手的摸底前,要准确评估双方的战术单位效能交换比例,和各自的战役战略动员潜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方面,美国由于情报能力出众,拥有最顶级的对各种敌军的评估要素综合。但即使是这样,在朝鲜战争中,仍然对中国军队结合苏联武器的作战潜力,出现了错判;最终没有实现统一朝鲜的战争预期。
在朝鲜战争中,同样对双方作战效能出现错判的,还有中方的毛泽东,和前线指挥彭德怀。身经百战,见惯了尸山血海的彭德怀,对于美军倾泻式的火力物流,仍然是只能用“震惊”来形容。声称“人是决定战争的最重要的要素”的毛泽东,在体验到固垒坚守的中朝军队,当时全国最精锐的部队,在美军火力优势下的至少10比1的惨重损失;已经不能用“震惊”来形容了,从此成了唯武器论的狂人。事实上,即使是朝鲜战争这样的损失,还是在苏联空军事实上参战,和苏联武器供应于狭窄地段上使用的条件下的结果。
对作战要素的最大的错判,无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德意志帝国,无论是对东方的俄国,还是西方的法国,都拥有兵力数量上和质量上,还有野战炮火上的优势。德军计算与法军步兵的战损比是2:3,德军占优。对俄国则很不客气地达到了10:1以上。所以尽管鲁登道夫在坦南堡只有十来个师,还真的不需要更多的增援,就可以挡住俄国两个集团军的进攻,并将其消灭。
这样德军就可以集中力量于一翼,一旦突破法军侧翼防御,法军确实在短期内就将消耗光所有的预备队,而不得不投降。这一幕,出现在二次大战。但是在一战时,却出现了三个意外要素,第一是英国远征军的参战,第二恩菲尔德步枪的高射速,第三联合机关枪的使用,对当时传统步兵冲锋战术的密集高效的杀伤,令到进攻战术一下子过了时。一战中进攻和防守一方的战损比,达到惊人的30:1以上。呜呼!德军的优势玩完了!当德军被止于马恩河后,堑壕体系的迅速完善,步兵突破几乎没有可能。战争的下一篇,只能留到二十年后,让坦克去改写了。
太平洋战争中,如果说美国一如既往地犯了“轻视对手傻冒指数”的小错误的话,(想想朝鲜战争),日本也一如毛泽东一样,犯了完全错判美国实力的大错误。象航空母舰拥有胜于战列舰的突防和生存能力,在当时就象今天要说服毛教徒“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能消除贫富差距”一样困难;因此,无论日本还是美国,都有着同样的错判;并令日本二十年针对性的海军军备结果,化为灰烟。对比日本陆军针对中国军队的军备效果,两相对比何其鲜明。但是,真实的原因,却是美国深厚的实力,可以承受错判的错误,而日本过于激进的国家主义所伴随的过于薄弱的社会潜力,就完全不能承受仅仅是战术品种上的错判的结果!
德苏战争同样是对苏联作战要素的错误估计。德国准确地判断出苏联红军现役部队战斗力只有德军的三分一左右。但是,却没有估计到,苏军设计上就是一支“编队自杀”的军队,并不需要象德国那样需要一到两年的训练才能投入战斗。而苏军复制编制的军事结构,则令炮灰输送线可以源源补充苏军的损失。这样一来,征服苏联的作战时间就不是原来设想的三个月,而是三年,甚至更长!这样的时间,足以令英美外援发挥致命的作用。历史上,强大的英美生产能力,联合庞大的俄国人力,没有任何一个欧洲大陆国家,能与之抗衡。
同样,勇于主动挑起内战的蒋介石,也没有预知到,一线国共两军人数是处于1:1的均势,而“类日军”的共军,在大陆上占有对国家在战术上的优势,而且后勤要求更轻。并且,东北和华东的主力,可以分别从苏联和大连,获得足够的补充。同时,战略上国民党的优势,被国民党财政上的劣势所抵销。国共内战,国民党实际上处于战略和战术上的劣势,而蒋介石,就象勇敢地向日本挑战一样,勇敢地向毛泽东挑战。这回,美国没有再拯救蒋介石。
事实上,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不但战争未来的作战要素难以预知;就连几十年前的战争内容也是国家机密,根本无法从技术上与公众一起总结经验教训。战争真相,对于中国文化来说,仍然是无法承受之重!以至于一些人对于“造谣”的定义,就是“与我国官方宣布的内容”观点不一样,还让其他人知道。各位自问,这一条,是不是事实?
《守为正着攻为奇》
《战争中最困难是作战要素难以预知》
后一篇:无私的社会是不能反腐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