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fda
理论自信
监管
苏联体制
奶粉
财经
目录: 自由自治市场经济去特权化
时间: 2013-06-03 20:34:04
六一儿童节的奶粉“噩耗”;
“国家监管高标准”意味着“质次价高+国家补贴”;
消费者应该信仰政府,还是应该选择值得信任的企业?
政府干预下的“资本积累”?及国有化,及苏联体制;
全中国的幼儿在六一儿童节,收到了中央监管奶粉“按药品标准监管”的噩耗。至于所谓的“奶粉是国计民生”,已经是国进民退听油了耳朵的陈词滥调,试问柴米油盐,甚至街边擦鞋卖唱的,那样不是“国计民生”?按这逻辑,中国改革将是国进民退,大踏步向文化大革命,再向朝鲜天堂,重返毛灾大饥荒,再次“大跃进”。当然,如果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而言,——>注意,只是理论上的自信!试问除了科学缺乏理论自信以外,世界有那一门宗教是缺乏“理论自信”?中央“按药品标准监管奶粉”也可视为给六一的大礼包。
简单的事实,不再强调;稍复杂的逻辑,不再重复;仅仅将实体经济学对此噩耗政策(计划经济信仰中,就是“礼包”),如果真的付诸“实操”的后果,作一简单的总结。正如此前已经多次解释的一样,李总理的“礼包”实际上是就是计划经济思路的“国有标准的高标准,严要求,严监管”。美国FDA把药品监管得天下第一贵的后果,同样也会应验到中国的奶粉业;美国病人承受不了高昂的药费,指望于“社会医保”而导致美国目前的财政债务危机,也同样会出现在中国奶粉业,因为要保持高品质下的低价,政府就必须补贴!
因此李总理响应民粹的大礼包,就在实际上形成了围绕少数市场优势企业所制定的“企业标准”的国家化,通过行政力量打压潜在的竞争者,强制竞争者退出。供应的减少,品质要求的提高(意味着成本的提高),也就在实际上形成了行政垄断。行政垄断的行业寡头化,又会进一步导致“政府要监管”的恶性循环。但这种监管恶果却对进口奶粉,没有影响;结果就形成了同等质量的国产奶粉,价格比进口产品贵许多倍!——>这是中国产品的通病!从而又将产生“保护民族奶粉”业的民粹,进一步强化了对该行业的补贴和寡头化。
对于伊利等企业来说,也绝非好事。因为补贴仅仅是补充其(高品质要求的高成本-消费者要求低价格)的剪刀差;固然不可能有什么“垄断下的超额利润”,实际上变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因为干得好的话,补贴就少点;干得坏,补贴就多点。结果就是,国家监管得越多,包袱越多,价格越高,质量越差!这就是苏联体制弄成质次价格的大饥荒的原因。自以为垄断条件下,可以赚更多的钱,但却是在监管下,被“价格管制”得只能保本;自然也让这些“垄断企业”极大不满。因此冯仑等人就会说,“让企业家有定价权”。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上说,一个行业甚至一家企业的“商业信誉”,却需要由国家的“行政干预”担保;那么试问,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产品信誉”的品牌资产,算是国家的还是企业的?不言而喻地,如果一个行业是不赚钱又非要国家提供的“国计民生”,(世界上其实不存在这样的行业),或者一个行业只能依靠国家投入才能赚钱的话,当然最终结果也就只能是国有化。这就是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谴责的所谓的资本。请问此资本到底是依靠积累而来呢?还是依靠“行政干预”花销了纳税人的银子,而来的呢?
国产奶粉,自从被国营三鹿公司,弄成了“信仰危机”;李总理想雷霆国家担保,恢复消费者的自信心,出发点也未尝不好。但是这种国家担保,如果真的积极作为,就成了苏联体制。如果苏联那套体制是管用的,苏联诺大的草原,也不会搞到全部奶粉,会从小小的荷兰进口!如果李政府只是想嘴巴甜,丢几句谎言,哄哄民粹老人傻逼,就成了“新影星”,自已讲话不算数,反证自已无能!本来,李总理大人只需要根本不管,顶多开几堂扫盲班,给民粹公害上几堂常识课即可。现在可好,倒象是李总理内阁,是官媒炒作的总后台!
《行政恶霸犹在,散户投资难安;机构股神与行政恶霸的配合,官商五毛与国进民退的合作》
《“让领导(机构)先走”的狼牙棒,及高仙芝,克拉玛依,创业板;》
《六一儿童节的奶粉“噩耗”;“国家监管高标准”意味着“质次价高+国家补贴”;
消费者应该信仰政府,还是应该选择值得信任的企业?
政府干预下的“资本积累”?及国有化,及苏联体制;》
前一篇:大革命终致极权,反谷物法终有民主
后一篇:只有科学缺乏理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