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宗教
饥荒
土邦
奴隶社会
中国
印度
俄罗斯
种姓
统一
分裂
古代文明
目录: 人权价值观现代国际社会和军事
时间: 2008-12-14 21:30:48
把中国的国际参照对象定为美国,是一种“过度自恋,过度自负”历史包袱。中国正确的参照对象是印度,和俄罗斯。由于国家教育的原因,本人对俄罗斯比对印度的了解要多得多、深刻得多,也脱离国内政治教材远得多。因为看到了一篇法国的文章《俄国希望抄袭中国经验》,有感而发,写了俄国三篇,《俄国社会的基本经济模型》,《1856-1917年沙俄维新变法的成功和失败》,《1917-1993俄国红色专政的失败尝试》。本来是想说俄国不能抄袭中国,结果成了“中国不能抄袭俄国”。而前者的原因,可以直推结果,却没有明言。毕竟,我是中国血统,对于俄国是成败钝锉,并不关心。其后,因为格俄冲突,进一步对当代俄国评论了一番,写了《格俄冲突中的“政治家的利益》,《再说》等多篇文章。对于俄罗斯,本博早就已经摆脱了从教育中得来的那个“强大的苏联”的思想束缚,多年教育所关于俄罗斯的说教,结合反面得到的自由知识分子提供的印证,对俄罗斯理解深刻,确实并非难事。
印度就难得多了。在我们的教育中,只是有意无意地灌输印度永远不如中国,印度是中国不能走民主道路的现实证明,等等,贬低印度的种种宣传。整个中国,能够正视印度,理解印度对中国参考意义的人,并不算多。以致于,当有学者用1958年中国的大饥荒来说明“民主避免大的政策错误”的作用时,另一些人以迹近无赖的方式声称“印度饥荒饿死的人更多”,“印度年年有饥荒”。他们以为,印度肯定是比中国差的,是“解放前的中国”,中国都有饥荒,印度一定有。首先,“解放前的中国”并不象这些极左人士从教科书里听回来的那么糟,其次,中国的大饥荒,是在封闭的社会环境里,人证物证俱在,世人所周知。至于说统计数字,是让执政的周恩来毁灭了。这可不关研究人士的事。如果说没有饥荒,那么现在有关GOV需要负担自已举证“没有饿死XXXX万中国人”的责任。如果说是“印度的的饥荒”,主要是发生在1943年战争期间孟加拉的饥荒,死亡400万;十九世纪上半期有七次饥荒,共死亡150万,十八世纪也发生了几次,死亡总数共达一百万左右。20世纪下半段到现在,只发生一次,死亡2000人!还真的没有中国发生的悲剧那么夸张。
笔者已经挣脱了“印度一定不如中国”的洗脑工程,能够以相对客观的眼光看待印度,和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要理解笔者对印度的观点,不如首先听听笔者对印度历史、社会、文明的认识,以及与中国的同类对比。不过,笔者不是一个喜欢中国式辩论的人。这样说,不是不谦虚,而是不愿意陷入《中国式的诡辩》。笔者欢迎网友提出自已的看法,那种以摆谱地位,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以压倒他人为目的的文革式的“辩论”。《大学无书》一文,阐明了笔者的态度,欢迎讨论;但笔者保留自我观点选择的权力。自我观点的保留,并不需要说服所有人,更没有义务,要让某种“绝对圣经”说服。
印度历史和中国截然不同。中国多次出现了统一的帝国。尽管真正形成长期统一政治的历史时期,自汉朝后,一直到明清两代,才渐渐稳定。(这个观点就已经与常观的历史认识不同了)。但是中国最终形成了有利于统一的社会价值观,即儒家理教道德观,和“马克思的进步历史观”。实际上,所谓的岳飞袁崇焕不是民族英雄,原因不是因为“满遗”,而是今天的“正统价值观”要服从“统一”的需要。那么岳飞袁崇焕,就是阻碍统一的“反动罪人”,而无视了即使是汉族人民,也拥有为保护自已家庭、民族生命财产而殊死战斗的神圣权力。也就是,人权!如果说,在“普天之下莫非皇土”,根本没有世界领土观有清代以前的中国社会里,绝对的统一观是为了减少局部小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却在明朝最终付出了全局毁灭性战争的代价),那么,在今天如同古罗马式的列国竞争环境中,绝对的统一观,其实正在危害着中国社会的国际竞争能力。将中国降格为一个为少数政治贵族利益服务的封建领地。
印度则在大部分历史时期中,都是各自独立的土邦组合。中国春秋后是战国。按中国的历史理解方式,印度大约相当于战国时期。但实际上,如果从世界上挑出最没有战争观念的民族,第一个就是印度。印度社会虽然“分裂”,却不是战国。印度“分裂”的社会绝大部分情况下,是以相对和平的方式共存着,以宗教世俗习惯的方式维持着不同土邦、阶层之间的稳定、平衡。它的核心,就是印度教,所维持的,就是著名的四大种姓(caste)的平衡。按照社会地位,以及对包括首陀罗(sudras)、贱民被剥削程度的了解,笔者曾经一度把印度社会归入奴隶社会的分野。当然,所谓的奴隶社会,其实也已经是受到了“马克思历史观”的污染。而事实上,尽管以剥削程度的社会地位论,称印度社会为奴隶制并不过分,但这个“奴隶制社会”,不但在公元初,创建了不亚于罗马的物质文明,在公元一千年,创立了不亚于宋朝的发达经济,(按照AngusMaddison的计算,公元一千年的印度无论是人口还是社会生产,都超出中国古代经济的颠峰宋朝)。而到了1600年,同样创立了经济军事政治都不亚于中国明朝的强大帝国,莫卧尔王朝。显然,不能用简单的“奴隶社会”,一语而概印度,将它视为落后的蛮荒。
笔者是单源扩散论是接受者。其范围,包括“生物来源于宇宙”,“人类起源于非洲,扩散到世界”,“文明起源于埃及,扩散到世界”。因此,一些困扰中国传统文化人士的价值观,或者借人类起源、文明起源搞的民族沙文主义,对笔者不起作用。这种价值观,有一个很直接的,可能有重大意义的推论:民族社会的优劣,不在于它曾经发明能力,而在于它的学习能力。自主发明创造,终归是一种偶然事件,能够学人所长,才能真正脱颖而出。
印度系列话题有如下文章:
《印度文明和圣雄甘地》;
《邪教的负担》
《印度往何处去》
前一篇:中盘股投机计划完全失败
后一篇:印度,没有理解圣雄甘地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