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63 lines (31 loc) · 12.8 KB

人民币升值不以中国意志为转移.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63 lines (31 loc) · 12.8 KB

人民币升值不以中国意志为转移

标签: 实体经济 国企 雷曼 存款准备金 贷款利率 流动性过剩 国民福利 消费 股票

目录: 打印

时间: 2008-09-16 17:21:09

美国救市放弃了金融救护实体经济;中国放弃实体经济“救金融”

美国是小政府结构,财政效益上有重大的优势

欧美对华贸易保护难免,人民币升值不以中国意志为转移

中国经济不可能“大香港化”依靠外贸,国民内需是根本

今天的两个消息,((2008-09-16)。一个是半年前(2008-2)认为不可能出现的货币紧缩政策松动出现了;(指四万亿);另一个,则是大洋彼岸的雷曼兄弟遇难。其实,还有第三个消息:原油价格急速下泻,与黄金走势背道而驰。雷曼兄弟遇难,与美国接管两房,表明次贷危机已经进入了中盘。美国的政策与中国目前的设想,可能是大同小异,而效果,对中美两国,却很可能截然相反

两国大同之处,是中美两国都使用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注入更多的流动性,(也就是通货膨胀,印更多的钞票)。区别在于,其一,美国是放弃对金融企业的扶持,只有维持房贷流动性的两房除外;而中国,则无法放弃金融而放弃了实体,因为,中国的癌症的中心,恰恰就是金融基本上是国企!只要国企利益至上的马列封建价值观不改变,金融风险,永远是转嫁到人民币贬值上,————直到永远。

其二,由于美国是小政府结构,美国的任何的增发货币,至少80%都会到达经济实体的消费、福利环节,因此,尽管美国的通货膨胀自二战后年化率达到11%以上,美国的国民与消费者,却没有受到根本性的冲击。真正受损失的,是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阿拉伯、俄国等等抢着向美国廉价卖血卖资源的SB穷国。中国呢?是一个大政府的结构,银行只不过相当于政府财政的小钱柜,社会是零至负的福利水平。这样,所有的增发货币,几乎没有一个子儿到达社会消费和福利的环节。无非,就是是没有没了了冲销银行坏帐,人民币购买力持续下降,人民不满情绪持续上升,————国民政府以及明朝、清朝,就是这样最后垮台的。

考虑到美国股市目前下跌幅度远远小于中国A股,因此,第二个消息的真实作用,还比不上第三个消息,原油价格大跌影响深远。原油价格与黄金价格,一度作为资源标尺出现在商品市场上。而现在,两者的作用已经分离,明显的通胀预期,令到黄金重新出现了“战争货币”的价值。相反,石油作为景气标尺,预示着世界对经济需求看淡,——对于还在幻想“出口拉动经济”的中国,意味着要么大赔本降价赔更多的钱(即低人民币汇率)才能维持出口,要么,就是出口不得不大幅下降。

唯一还算“可喜”的,是中国出口主要是低端产品,当美欧经济向淡时,穷人的消费下降相应上升,对于中国式的低价产品还算有一点硬需求。只不过,这是不确定的,一旦美国地方政府发现向失业人口发放救济的钱,比帮助美国工人抢中国生意还要多时,若干的贸易壁垒就会出现在中国面前。中国出口,再次面临低价放血,还是放弃出口的选择。(20100329注:奥巴马2010年对华人民币升值的态度强硬,与奥巴马的保障压力和民主党左派立场有很大关系)。

象韩国、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可以把外贸依存度提高到50%以上。而象中国这样的国家,外贸依存度超过20%就已经明显危及国家政治的独立性,超过30%则形同自杀,政治和经济都必定沦为附庸。(注:中国政治体制落后,因而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而中国今天,竟然达到了疯狂的60%,从某种角度上看,国有利益集团也确实到了利令智昏的程度!这样的体制才鼓吹仇外的意识形态,唯一的解释就是奴役国营体制外的国民,服务于欧美殖民地主人的同时,让国有买办小小分一杯羹。

两率下调对股市行情影响,直观点的解释,它是对股市的利好(释放流动性),对房地产的利好(中央害怕了),对银行的利空(单边利率,同时贷款度没有变化)。是否对房地产是利好,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复杂就在于,中央和地方两种政府,目的不相同。中央下调利率,很可能不是冲房地产,而是冲中小企业。但是,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地方银行,是一条利益链上的动物,本意向中小企业释放的流动性,让国企利益买办一曲解,真的变成地方房地产托市,可能性其实挺大的!(注:一年半后回顾,确乎如是)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0akph.html(2008-09-1617:21:09)

国企是中国经济万恶之源

国企导致中国政策总是只能采下下策

国企公有制买办集团仍然太强大了

市场经济去特权过程的改革中,会有一段经济低迷滞胀的过程

中国的问题在于,房地产的痼疾,根本就不是因为流动性不足!而是因为,地方财政对房价的渴求,早就超出了外星人能够承受的范围。结果是,别说中央不是真的要救房地产,就算真的想救,除了把整个中国搭进去亡多一次(1900年是上一次),房地产也是救不了的!地方国企利益买办有可能把流动性截留到房地产市场托市本身,托不住房地产,却也令更急需资金的实体经济,根本得不到急救,而纷纷死去。中央希望挽救中小企业的初衷,达成的机率有几何?

实际上,这也是为什么说国企是中国经济万恶之源的原因。有国企特权隔在中间,中央释放的货币、财政额度,每1000亿里,要给它们截留800亿以上;让国企衍生的寻租性的特权私企再截留剩下的80%,真正到达民营实体经济的份额,只怕不到30-50亿。证据,不妨看看中央投入社会公共卫生、基础医疗、基础急救值几个钱,可就是拿不出来那区区几十亿!

这种状况与明朝亡国前的情况很类似:朝廷中央任何减税,好处绝大部分到了中间的官僚特权阶层消化了,但是每加100万两的税,让官僚包税集团层层加码(火耗),落到民众身上就变成500万两,1000万两。结果,朝廷中央是没有几个钱的,连给抗击后金的边防军发饷都没有钱,而民间已经穷得要人吃人。今天,情况与之何其相似?国家让这些爱国的世袭特权人士败坏了,就大帽子害死袁崇焕,迎清军入关,第一批投降满清,屠杀中国人民的,也是他们!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最佳的政策是向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更简单的办法,是注入财政于失业保障系统,取代国企的作用,而全面彻底地让“国有资产”退出历史舞台,从而以经济“小干预换取小政府”。这种政策,也就是美国奉行了50年行之有效的政策。因为是美国的,是全盘西化的,这个利国利民的最佳政策,被极左愤青汉奸坚决拒绝,理由是“国有资产流失”。

上策不行,就只能行中策:坚守货币底线(不增加货币投放,消除通货膨胀因素),消减政府、国企费用规模,腾出财政资金加强社会保障,避免经济萧条期的社会动荡。但是同样遭到乌有毛教如张宏良等的坚决反对,理由同样是“危害公有制,国有资产流失”。中策不行,也就只有下策:坚守货币政策,坐视政府、国企费用膨胀,坐视中小企业大批破产,希望外界环境好转。这就是前一年以来中国一直执行的政策。

看来在极左公有制惯性的干扰下,连下策也做不到,很可能是下下策:扩张货币,补充政府、国营买办体系的费用需求,以投资拖动GDP增长,从而进一步压抑国内的需求,剥夺民众购买力,强化国内大萧条的危害程度。换言之,重新进入到“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社会主义垂死的经济危机状态。而对于股市来说,就意味着周期性的大波动市本质,没有改变

目前下定论,还言之尚早。毕竟,我们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外汇管制应该放弃(其实一旦放弃外汇管制,人民币升值压力就会消失),货币政策应该坚守(拒绝通货膨胀)。大方向缩减以国企低效益融资为目标的紧缩政策的坚定,不等于短期局部的调整,可以适当地延缓人民币升值的步伐,甚至短期贬贬值。同样,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并不一定全程紧缩货币,适时地放松一下货币政策,为经济向内需、中小企业转型创造一个窗口期,也确实是必须的。

只不过,由于国企利益买办集团实在太强大了,影响中国是否能够抓住短暂的窗口期,实现必要的经济结构调整,笔者表示相当程度的悲观。综合而论,利率和准备金两率下调等货币政策“放松”,表面上看是利好,其实是利空;短期看是利好,中长期,很可能是利空。相应地,作为跳出中国经济死亡循环的代价,国人要用一个心理预期:一旦真正实行市场经济改革,经济会有一段停滞,甚至衰退的过程,那时你是否会反“改革中的政府”?又或者中国全面向朝鲜学习,也会有一个衰退的过程,那时侯,你又会不会为朝鲜文革般的传媒“大好形势”自豪呢?不妨想想,如果你是当权者,面对如此选择,你会怎么办?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0akph.html(2008-09-1617:21:09)

前一篇:三鹿事件中看中国泛滥的标准

后一篇:中国产品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应全盘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