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奥地利学派
大萧条
产权
哈耶克
罗斯巴德
米塞斯
交换
行为
市场经济
教育
目录: 人权法学和经济学
时间: 2010-01-22 23:16:32
经济学是研究产权之间交换关系的科学
使用社会经济的财富层次,即社会的总价值×流通的比例(0-100%)=流通的价值)和(自然总潜在价值×人类利已比例=社会总价值)财富构成,可以很轻易地理解,为什么米塞斯和哈耶克会认为大萧条是有益的观点。因为,大萧条并没有损害社会的总价值,相反,通过减少当期周转即GDP,减少了当期由于价值判断错误而造成的社会损失。至于大萧条是由于看得见的手令其恶化,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因此,大萧条,或者说是马恩辩证哲学派经济学所称的“经济危机”,是一种有益于社会财富保存的自然反应,是由于时间要素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经济产生的周期性变动,而不是社会财富的变动。后者,就是哈耶克成名并获奖的经济周期理论。不难想象,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在“反思”大萧条所显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不稳定性,所谓的“个人主义的不理性”,在大萧条中带来的痛苦时,奥地利学派这些观点,是多么惹人厌憎了。何况是在社会主义的中苏呢?
由于以产权为纲,把产权内的效率管理内容,交给了“管理学”去完成。由此,产权之内的成与败,亏损与盈利,只与产权所有人有关,而令产权成为隔离任何经济危机灾难性漫延的水密舱。这是萧条有利于社会财富积累的原因。换言之,产权所有的不理性,至少是产权所有人的学习过程,是人家的学费!花自已的学费学自已的知识,说什么也比中国大官僚花老百姓的钱交学费,强化官僚世袭利益,要强得多!
因此,奥地利学派实际上是直指计划经济,从理论到道德伦理的所有命门:只有行政权力才能不理性,任何个人都是理性的!这个观点,从笔者第三篇文章“散户是中国股市最理性的成分”,就已经体现在笔者整个博客之中。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明摆着的道理。既然在赚钱的时侯,人们可以懂得“谁赚了谁的钱的零和”,为什么在亏损时,就不能理解是“赚的是人家亏的钱”呢?
实际上,以产权为纲,所谓的亏损,或者萧条,只不过是产权所有人的转移,转移到更能利用这部分产权创造效益的人的手中,并令原产权所有者获得产权转让最大的产权转让效益;而根本上就不是所谓的“经济危机的社会财富的损失”。这就无怪奥地利学派,为什么会对所谓经济投机和大萧条,多少人破产多少人跳楼,这些所谓的悲惨数据,一律作为民粹的“历史经济学派”的道德文章,扔进垃圾堆。
因为,这些垃圾民粹,除了鼓噪干扰了经济破产,作为进化论环节的必要过程,确实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所谓“一家哭,何如一路哭”?任何的保护,只能是保护了落后的产业,形成了新一批特权资本家,特权工人,而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和道德水平的提高。这种观点,正是笔者一直主张的远离道德争论的立场。民粹道德先生,一直是笔者最讨厌的一些人之一。
以产权为纲,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投机有害”论。所谓投机,就是人权价值判断的权限内,以自已的产权,针对交易过程的不确定性而作的尝试。因此,有交换就必定有投机。如果没有投机的“确定的收益”,本身就是产权权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交换的结果是不可预知的,也就决定了投机是不可避免的;也就不存在所谓的“个人的不理性”。这一点,笔者与奥地利学派完全一致。
这样就涉及到产权理论的很重要的环节,第一是产权的边界由于个人知识的限制而存在着不确定的模糊程度,这是投机产生的原因;第二是行政权力不应干预产权利益的投机损失,以免损失转移到他方;也就是谁投机谁自已负责损益。而对于产权边界的模糊,即不确定性的边界确定,也就开始进入了实际上是“产权管理学”的芝加哥学派,以货币主义为特征的主流均衡经济学领域了。
《经济学是研究产权之间交换关系的科学》
前一篇:小盘股做庄暴升暴跌只是小说故事
后一篇:管理学向经济学靠拢“产权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