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35 lines (66 loc) · 24.9 KB

价值守衡定律:抓生产促GDP,不如“抓就业促消费”.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35 lines (66 loc) · 24.9 KB

价值守衡定律:抓生产促GDP,不如“抓就业促消费”

标签: gdp 就业率 失业率 资本论 高房价 马克思 苏联 大萧条 经济危机 消费

目录: 人权法学和经济学

时间: 2008-07-27 13:01:13

西方反映执政成绩的主要指标是就业率和社会消费

美国经济的发展是为美国民众提供尽可能高的就业、薪水、福利和消费;(统称福祉)

只有市场经济社会才能用GDP衡量

就业率=GDP*就业弹性系数

价值守衡定律:满足消费的生产才是真正的生产

计划生育本质上是个人消费

http://cid-36d976e82bb7123d.spaces.live.com/blog/cns!36D976E82BB7123D!1322.entry

除了中国以外,几乎所有国家,用于反映经济发展(景气)的指标,并不是GDP。GDP是相对专业的用词。真正能转换为本界政府继续执政成功率的反映到民选上,是另外两个指标:就业率,和社会消费。而且还必须没有任何强制性的剥夺措施在内,象计划生育或者转基因。如果存在就干扰了所有的指标;可能更好,可能更坏,反正是不真实的。GDP固然不能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任何理性主义的(计划)经济政策,除民选外,也将找不到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指标

格林斯潘对此说得很明白:“美国经济的发展,就是要为美国民众提供尽可能高的就业、薪水、福利和消费(统称福祉)”,甚至提出“消费,就是爱国”。显然,对于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美国,做“消费”爱国者,比中国人“一不怕死二不怕做奴隶”的爱国来得容易。但是中国小百姓赚一点点钱,就需要存起为养儿养老养病,那里有那么多的道德兴致听你说“消费就是爱国”?更不要说“GDP就是爱国”!不信,问你妈,问你爸!别问你的政治老师!

在市场经济国家,国家的存在,就是为了带给国民最大的福祉(参考本博《价值守衡定律:只有国民福祉才能救中国!》)。是否市场经济国家,是有界定的,就是经济中没有特权成分的国家。听说美国承诺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是中国是否市场经济国家,是美国说了算吗?美国是上帝的裁判官?

市场经济的政府本身并不作为一个利益体参与经济运作。这样,GDP与就业率、社会消费总量,基本上是呈线性相关。使用GDP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成长水平,确实也没有错。但是,即使是这样,美国在选举中宣扬的,也是就业增加了多少,平均薪金增加了多少,税减了多少,社会保障增加了多少,以及,社会消费增加了多少;而不会说,GDP增加了多少。

平民是实在人,不会听你解释GDP有多少伟大的爱国道德意义,只会象本博一样老老实实问咱们公众的仆人:咱们这些公众主人都是笨人,有了您(们)这样的聪明人作仆人,也许是选错了,别说我听不懂的GDP,说我听到懂的,咱们能有多少实惠?猪肉多少钱一斤?治好病多少次?上学多少钱?生孩子会不会罚款?我的同胞,别问你的政治老师,问你妈,问你爸,只要他们是小民,是不是这样想的?

以就业率为例,如果它必然与GDP正相关,那么它的真正的公式不是(就业率=GDP),而是(就业率=GDP*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弹性系数,则正相关于严格意义上的社会消费总量。根据价值守衡定律,“价值=购买=生产;价值,是购买的总量;总生产=总购买”,这样产出的社会消费,可以看作生产过程中的“质检”,通过了质检,才是价值。这个质检,就是购买,总消费。这样的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为满足这个购买所形成的生产力,制造业,国产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为经济增长的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对于中国来说,GDP固然是不真实的,但笔者却怯于提出任何替代性的指标。因为中国马克毛主义的计划经济,可以计划任何指标,而不惜负出任何代价;反正代价再大,都不是计划者自已的代价。除非是实现地区民选的经济衡量制度,否则任何政策变动,都必然做成更大的损失。所以中国的改革说来只有一条路,就是一切都不动,(freeze),什么都不要增加;然后一条条把现在社会中仍存的特权,一条条去掉

这就是80年代以来邓改革所做的一切。现在的问题就是终于改到了“硬指标”,改到了党教的特权身上,改不下去了;就想能不能增加点什么,“均匀党教”,结果,就看到了“国进民退”。所谓政治改革,其实就是把消费的权力还给人民,然后尽一切努力,帮助能够满足消费需求的生产者,满足市场自发的需求。马恩主义的政策,却是从“源头抓起”,把消费给枪毙了,据说是为了生产!(操)!象计划生育,说根本上也是一种个人消费,可是在中国,简直就是防贼似的。不惜一切代价!

社会消费社会上购买力总和不包括政府采购

政治式采购消费的庞大,对于社会消费,非但没有增益,反而是一个损减

GDP与就业无直接关联,就业与社会消费关联

http://cid-36d976e82bb7123d.spaces.live.com/blog/cns!36D976E82BB7123D!1323.entry

社会消费所指的,的确是社会上购买力总和;不过,政府采购不在其内,特别是中国这样缺乏市场经济传统的社会,政治采购应该剔取出反映经济发展指标的“社会消费”。因为,在这样的社会,**由政府采购,市场上的“竞争”,就主要不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而是,“与权力的距离的物理量度”。**因此,政治式采购消费的庞大,对于社会消费,非但没有增益,反而是一个损减。

这就很容易在逻辑上解释,象战争期间,政府大量采购军事品,但并不是经济的增长。否则,就算是一个穷国,也可以“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经济理论如果推理出这个结论,就象马列一样成了垃圾。中国经济之有特色,就在于它本身不对国民福祉负责。政府作为一个利益体参与经济分配,国家,只对政府利益体的福利最大化负责。当政府权力可以左右市场购买力分配的时侯,就存在着直接购买力集中到自已手中,“买大”GDP

是否,“美国承诺承认”,中国这就是市场经济?中国的市场经济是花钱买美国的承诺吗?这一“买”是否又是GDP?如果市场是买卖双方自由选择的话,连国民买者的钱都没收了(剥夺国民福祉),还谈何市场?GDP数据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那是针对“没有特色的市场经济福利国家”,对于有特色的国家,它的关联公式,很可能象通货膨胀与非市场化的汇率一样(参考《通胀不能抵销人民币升值压力》),,就不能再采用“简化”公式,以偷换概念的方式,捞取政治上的得分了。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一般的经济规律不适合中国”.其实,中国一点都不特殊,只不过,中国是不过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可以调拨原属于社会的采购权,利用了公式关系上的误解,偷换概念,瞒天过海。象前者的GDP,人家是在市场经济小政府大福利的环境中,(GDP=就业率=社会消费,=是正相关的意思);中国为了赶进度,尽快赶美超日,统计作弊,政府没收社会公众的购买权(重税无福利,出口导向),自已去买大“社会消费”。

GDP本来是一个第三者采样指标,变成了一个政府可以直接控制的数字游戏,中国“发展之不快”也难,只不过这有意义吗?是真的发展,还是,本质上的倒退?“政府采购(加税)”偷换概念成了社会消费,挤占了社会资源,降低了社会就业,恶化了社会矛盾。多年来,我国的GDP增长年在10%以上,但是,就业官方数据增长率只有4%以下,居民收入则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增长。考虑到官方就业数据的水分,要知道,它反映的全国城镇失业率目前只有5%不到!^_^!这个4%的增长率本身可信度就值得怀疑。以此考虑我们的经济增长真假,可以说人人心知肚明。

有一个我不知道出处的断言,“GDP增长8%,对应每年增加1000万个就业岗位”,是国际公认的标准。年年的“GDP就是硬道理”,就是出自这个断言,也是经济盲写手们经常引用的“论据”。也就难怪从上到下,处处以GDP为政绩指标为荣了。但是,显然8%对应1000万,不会是国际指标,否则,用到菲律宾,不知这1000万新增就业是人还是老鼠。仅此而论,“该理论国产化拍脑袋产品”迹象非常明显。而且,既然它的目的是1000万就业岗位,那提GDP干嘛?直接用就业岗位增加结合就业收入水平作为政绩考量就行了嘛!转用GDP作为标据,显然,政治因素多于经济理由

对于普通人来说,GDP吹牛泡沫证明的无私党执政合法性堪比满清大帝又如何?关我们屁事!社会发展国家强大,是让老百姓失业饿着肚子没工做,看着官商贵族花天酒地代表我们奔向共产主义,这样的国家强大与灭亡,和老百姓何干?“肉食者谋之”!赶上有那个脾气比笔者坏,象杨家兄弟的冲上去放鞭炮玩刀子,没准我们还会饿着肚子给他们鼓掌呢;祝英雄一路走好!政府讲民生,最根本的政绩就是就业和消费;否则,无论GDP有多高,都只是政腐!

只有资本主义才存在社会保障

中国的GDP是政府剥夺国民需求,屯积无用的物资,然后倒入大海

http://cid-36d976e82bb7123d.spaces.live.com/blog/cns!36D976E82BB7123D!1324.entry

长期的官控舆论洗脑工程,《政府讲民生最根本的政绩就是就业和消费》令部分读者心底爆出疑问:“低估人民币出口的政策,不就是为了通过出口扩大就业嘛?”,不错,施政者确实是这样考虑的。自然,这样做的好处是自已不用负担社会救济成本,还有美元现金收入,多好啊!只不过,这不是扩大整个社会的就业,只是以补贴的方式扩大了出口行业的(局部)就业,而承受的是整个社会就业水平的下降。

换言之,是牺牲了内需行业的就业,而在出口上换取更少的就业,在资源上相当于倒牛奶入大海多请几个搬运。相对于美国的效果,是减少了对方廉价劳动力的就业,通过补贴就业,强化了美国核心竞争力行业的优势。中国,不是在前进,而是在倒退。占用城市资源,用低于城市平均工资水平的方向,服务于出口,对于农民工来说,相当于一种救济;是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救济

因此,如果不进一步明确,低于(社会能够承担的)救济成本的就业,不是就业;(类似国企式的)亏损性就业,不是就业是救济。既然是救济,完全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的方式,通过失业救济,再就业培训的方式,既避免了生产资源的无效流失,又重新储积了自已有效的劳动力资源。但是中国社会为什么一直回避完善这个水平呢?说来也是政治因素:承认救济和失业的存在,就等于承认马理论不具有优越性。结果就是,只有资本主义因为承认失业的存在,因此才存在救济,或称社会保障

所以,如果从价值守衡定律角度观察,中国的发展,其实只不过是GOV数据上的发展而凑合数据,剥夺真正发展的养料(社会消费能力),自已去购买,显然,这是对中国经济的残害。

举个例子,蔬菜水果业的社会价值,不在于农民生产了多少,而在于社会零售了多少;不在于批发总量有多少,而在于无数家庭购买的总量有多少。不明白这个道理,不是提高家庭菜篮子的购买力,反而是收“蔬菜水果业GDP税”(假定),由国营批发部门尽可能批发采购,再加十倍、百倍价钱卖给市民,卖不出就等它升值烂掉,GDP,是上去了,但是社会经济,是发展,还是崩溃??

如果您认为这样荒唐的结果,不可能出现。呵呵,真的吗?那就把蔬菜水果换成房子看看??其实,即使就停留在蔬菜水果业,也可以知道,为什么我国总是反复存在着丰年伤农,灾年伤身的循环。茅老的粮食市场交易保障社会安全论,从根本上说,是没有错的。这样的认识结果是非常可怕的。笔者,也是挣扎了十年后,才最后接受这个残酷的结论:中国根本不是在发展,代表发展的那个GDP,到了中国,代表的是崩溃,是倒退!

中国的GDP实际上是倒退!它的可怕在什么地方?至少,在当前,就等于说,“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房地产、汽车、出口”,事实上,却是在摧毁整个中国经济。忽视价值守衡定律的结果,生产无效的危机!洋务运动到庚子战争是第一次,毛泽西大跃进是第二次,今天,它第三次逼近中国,局势险恶,已经没有回天之术。唯望,这一次为二十年的错误经济政策还债,为虚假GDP增长还债,代码不要太大,更重要的是,不要有第四次!

显然,价值守衡定律也非常轻易地解释了在导出的过程中所用的思想实验:

1)庞大的政府费用,有利于GDP,却是不利于经济发展。卢麟元在最新的博文中,以含蓄的方式得出了与笔者同样的结论:中国实际税收水平超过社会生产能力的100%!依靠政府的食利阶层,超过1亿。这个残酷现实,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本博的经济学探讨,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道德攻击。考虑到道德只是单方面的量身定做,这种声音,可以看作包括房地产商、房托、食利者对于社会公平的来临,所发出的临终的悲鸣。

2)贪官修面子工程,用多十倍的钱,带动了GDP,但是明显损害了社会消费、就业;显然,是倒退;

……

3)工业化生产是无限化生产,但是,必须销售出去才有价值。因此,现在先进的企业管理都是以销定产,加快周转;

人类早期社会“生产创造价值”与“交换创造价值”接近等效

生产落后的“卖方市场”,马列的基础假定可认为正确

甲午战争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国内工业的市场需求

价值守衡定律:抓生产促GDP,不如“抓就业促消费”

http://cid-36d976e82bb7123d.spaces.live.com/blog/cns!36D976E82BB7123D!1325.entry

除了基础假定错误,概念不清晰,脱离利益基础的意识形态化以外;马列的价值观也不是全错,只不过是土包子的价值观,完全围绕着生产创造价值,发挥着文人的想象力而已。在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社会积累进入工业社会后,相对于工业社会初期微弱的生产优势,购买力可以说是无限的。所以,就存在着一个完全是卖方市场,生产出来的东西,总能以某种方式卖掉,生产就是价值;无限制压缩劳工劳动成本,就可以对资本带来最大限度的利益增值。

生产就是价值;这就是马列价值观,以及马列整体理论存在的社会背景。显然,农业社会的积累,对于工业生产能力不是永恒的购买力,当工业生产达到一定程度后,保留工人自已的购买力,形成自循环的价值增值圈,才能进一步带动社会经济的进步。于是,以大萧条为分界,现代社会进入了福利带动购买力的社会,价值守衡定律处处惩罚着无视它的人们,那怕他们叫中国人,伟大舵手叫毛氏泽东,圣经作者叫马恩列。马列,彻底过时了!马列,正在祸害中国社会!

无疑,缺乏农业积累的中国、苏联这些国家,工业生产进度操之过急,甚至剥削农业、剥削国民购买力促生产,表面上能够跳过早期资本主义阶段,有着无限的优越性。但是根据《价值守衡定律》,“价值=购买=生产;价值,是购买的总量;总生产=总购买”,从购买力与生产力的差距超过一定程度后,社会自已的修正能力(也就是今天的政策调控空间)崩溃,过多的生产力积累就会完全消亡,同时对成千万消费者的购买力低下无能为力。

这个结果,在中国和苏联,最终都形成了几千万人的非正常死亡。同样的结果,再次出现在中国,并不是不可想象的。因为,那是价值守衡定律的科学意志,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价值守衡定律甚至可以轻松解释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战败;为什么中国大笔银子会买输战争,而日本大笔负债却会背赢战争?不是因为洋务派不知道建自已的造船工业,而是,中国本身压制国内的需求,没有形成自已的商务(促进运输),运输(促进交通工具)的产业链

由国家剥削国民制造的采购需求,工厂有其形而失其神,成为一种一天天折旧的“装备”。相反,日本是直接从商业、海外运输中形成产业需求,通过国家负债去满足这些需求。成为一天天增值的“产权”。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剪刀差,大清帝国的失败如同毛帝国的演义,都是傻逼的工业化,失败仅仅是时间上的问题 。

市场需求形成的产业塑造了整个日本舰队。相比之下,中国之发展道路明显错误,越发展,失败越惨。今天不是再次惨败了吗?以价值守衡定律分析,100年前中国的失败,与100年后今天中国的前景,是何等相似,而不可避免。来日方长!有人以道德的名义,建议我们要有耐心,呵呵,那就等吧,反正两千年,两百年也是等了,再等一千年又如何?

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的发展国策,基本上可以归纳为“抓生产,促GDP”,(中国手中的外汇只是生产资料,参考《中国手中的外汇不是钱》),笔者通过价值守衡定律,得出了“抓生产促GDP,不如抓就业促消费”。这个结论,放在战争年代,或者似乎点迂腐;(其实不是);但在和平时期,那是绝对正确。

其实,从 普鲁士德国,和现代美国的兴起过程,也可以证明,抓就业促消费的“价值守衡定律”,远比“抓革命促生产”,对于国家强大有指导意义。美国不用说了;普鲁士表面上是“抓战争促生产”,其实,那是因为德意志诸邦提供了新加入的市场消费,当德国已经统一后,德国继续“抓战争促发展”,两次大战的战败,就已经是命中注定的。

在传统中国治国理念中,我发现有一句话很接近价值守衡定律的思考方式,“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什么叫“马上得天下”,就是勒紧腰带天天玩打仗,抓生产促GDP。那么,什么叫“马下治天下”?就是不再打仗了,抓消费,让老百姓有工作,有收入,有消费,生活安定。根据价值实恒定律,有了需求,还害怕没有生产吗?社会生产也就发展了,中国也就走出了死循环。可见GDP生产是一个误区;越抓GDP,生产越糟!不抓GDP,改抓消费。生产反而变好了这就是抓为不抓,不抓为抓吧

什么是社会生产的价值?什么是GDP?

什么是社会生产的价值?人口是负担吗?

价值守恒定律之“有效补贴”

价值守衡定律:抓生产促GDP,不如“抓就业促消费”

寻租腐败定律

前一篇:什么是生产的价值?揭示《资本论》的关键性错误

后一篇:民主Vs君主;人权Vs君权;民生Vs国家利益